资 讯
洪小文:三年内AI将被普及 人和机器仍是主从关系
  • 2018-8-17 9:39:07 网络转载 点击量:778
分享到:

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洪小文预言,三年之内,AI一定会被普及化,但人和机器仍旧扮演主从关系。
 

  洪小文:三年内AI将被普及 人和机器仍是主从关系
 
  25年前,微软创办人比尔·盖茨想做出一台能听、能看、能学的智慧电脑,因此创办了微软研究院,背后正是人工智能(Artificial intelligenc,AI)的概念。
 
  25年后,一波人工智能的大浪再次袭卷。过去一年,人工智能可说是科技圈最热门的关键字。不只微软,谷歌从Deepmind旗下推出AlphaGo打败韩国棋士,到包括IBM,苹果,通过并购及内部研发团队练兵,悄悄布局人工智能。
 
  “我想三年之内,AI一定会被普及化,”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洪小文预言。
 
  师承“人工智能之父”麦卡锡(John Mc Carthy)的洪小文,看好人工智能加人类智慧(Human Intelligence,HI)的组合,将是未来主流。
 
  AI如何走?聪明机器崛起,会如何改变人类的工作样貌?以下为洪小文的专访摘要。
 
  问:AI过去一年非常热,你如何看AI未来的发展会有何新应用?
 
  答:首先,未来五年AI会持续很火。事实上,几个名词:AI,机器学习,还有大数据,听起来好像是不一样的名词,但重覆性就算没有百分之百,至少也有95%。因为AI要靠大数据,应用数据来改进这个系统,事实上我们人类的文明史,都是用数据来记载。
 
  问:未来人工智能和数据的关系如何发展?
 
  答:下一步做什么,是靠人,就是算法(algorithm)。所有今天电脑的program都是人去编的,算法也是人弄出来。什么叫算法,就是一个步骤一个步骤地,透过一个代码,去解决一个未解的问题,或者用更好的解决方案去解一个已解的问题,这叫算法。
 
  人跟机器的关系,机器依旧是扮演工具的角色。我举AlphaGo和韩国棋士李世乭比赛的例子。AlphaGo当然很了不起,它的算法来自于背后有一个团队,设计出一个算法。谁去计算?由上万台电脑去算。李世乭的算法则是要来自他自己,还要在脑袋里去计算。
 
  所以人和电脑去比计算,是以卵击石,这本身就是个不公平的比赛。李世乭不但赢一场,他其他几场还有机会赢,所以他的算法还比AlphaGo那些人想出来的算法还好,这是我
 
  认为需要强调的一点。
 
  为什么这么说?因为和电脑比开根号,看谁能够开到小数点后几位,今天不会有人去比。我们对智能的想法是会改变的,很多可以交给机器做,人最了不起的地方是发展算法。所以这类机器或电脑跟人比赛,本身就是一个不公平的比赛。不要忘了那些算法都来自于人。所以人和机器是主从关系。
 
  问:未来人类的工作和机器之间会有取代效应吗?
 
  答:不要说取代吧,应该说,什么样的工作以后会比较highvalue(高价值)。
 
  另外,传统蓝领跟白领阶级的概念可能被颠覆。
 
  传统的白领,坐办公室事实上是做process。蓝领生产者其实很难取代,因为最好的东西是手工,不论是做菜或裁缝师。只是大部份人穿的(衣服),可能是工厂大量制造的。
 
  刚才讲,有些需要重复一直做,大量制造的,我们会想办法自动化。但很多个性化的东西,手工最好。因此传统上认定的“黑手”工作,反而很难取代。你看法国蓝带厨师班,都很难进去。
 
  再来像客户后勤服务中心(callcenter),在未来三年会发生改变。透过AI加HI提供服务。尤其即时通讯软件出现,如Line,微信。
 
  传统callcenter的使用者经验非常不好,你打个电话去,按个键讲了些东西,都行不通,把你转给另一个人又要重新来过,最后使用者就挂电话了。
 
  现在用messenger系统的好处是,一目了然,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用很多Line、用很多微信,这里面有机器人跟人混着提供服务。对使用者来说,他根本不知道每次回复的是人还是机器人,对他来讲,使用经验好才最重要。
 
  随着时间愈长,数据多了,自动化程度就愈多,但再怎么样,没有一个AI系统是百分之百,那些就是人的工作机会。完全靠人服务没办法有scale(规模化),更何况做全球,还有这24小时的问题。有机器的辅助,这些都能达成。
 
  机器跟人合起来,AI跟HI可以互补。我估计未来一到三年之间,会在B2B(企业对企业)或B2B2C(企业对企业对消费者)各领域大量发生。
 
  问:会在哪一些领域运用特别多?
 
  答:我觉得几乎所有的领域,几乎是铺天盖地在各行各业。因为AI走向普及化,让每个人都可以用。我想三年之内,AI一定会被普及化。
 
  现在是共享经济的时代,你不一定要在,譬如callcenter里,可在家里上班。所以和AI结合HI,会造就更多工作机会。这样一个组合的概念,会维持很长一段时间。因为人类智慧无法被完全取代。
 
  我举另外一个例子,我们在中国才刚做的,一个是AI加HI学习语言。我们做一个机器人,譬如说,你明天去法国旅行,机器人根据到法国可能遇到的事物设计句子,让用户练习。
 
  但有时,我们可能想要真人家教。我们可以把AI和HI组合起来,Tutor(家教老师)不一定在台北,可以在美国
 
  ,菲律宾等。上课一小时,家教留下功课,这些功课变成offline(线下)让你练习,练习结果回传给家教。
 
  我认为这会制造大量就业机会,像美国一些学校教师在课余时间,可以教中国人学英文,中国人也可以教美国人学中文,Offline对学生来讲,有机器人帮助学习。这也是很典型的AI加Hi。
 
  问:谈AI,许多人认为奇点(Singularity)会来临,你认为奇点会发生吗?(编按:指技术奇点将由可自我进化的机器智能,或由其他形式的超级智能的出现所引发。由于那样的智能超越今天的人类,技术发展将超乎人类理解能力。)
 
  答:我觉得不会发生。首先,机器必须要能够有创造力,那意谓要造一个算法,可以对未解的问题产生新算法,不可能,因为机器是人写的程式。
 
  如果有,创造力就太廉价了。如果可以真的如此,那就让机器24小时不眠不休地工作,那所有的问题就解了,有可能吗?
 
  如果真到那一天,人类存在的目的就被颠覆。我们从哪里来?宇宙大爆炸从哪里来?假如有一天,全世界都没有未知的东西,人活着的价值要重新思考,因为人活着就是要去探讨未知。
 
  我的师祖60年前做AI,当时人家问他,要多久AI才能完全做到人的能力?他的答案是“5到500年”,很有智慧的回答。现在60年过去,显然不是5年,我觉得大概比较接近500年
 

免责声明:易商中国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,如页面信息对您造成影响,请及时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处理!文章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。转载只为读者传播更多信息,并不表示本平台支持或证实文章观点,文章内容仅做参考。若涉及版权问题,烦请联系我们协商解决,拨打全国免费热线即可。
相关搜索:AI
上一条:宋晨枫:智能家居需要不同的入口        下一条:人物访谈|张明:四十不惑,再出发

 
分享到:
     返回顶部
太原客服中心:0351-6584449 石家庄客服中心:0311-86978585 沈阳客服中心:024-62579240 郑州客服中心:0371-63818890 西安客服中心:029-89389805 重庆客服中心: 023-89128490 成都客服中心:15713523760
呼和浩特客服中心:15713523760
晋公网安备 14019902000100号 晋公网安备 14019902000100号
地址:太原高新区中心北街8号电子商务产业园A座314、315室 | 邮编:030024 E-mail:yyzh@yyzh.cn
版权所有 易扬众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@2015-2018 增值业务电信许可证号:晋B2-20100018   晋ICP备13001105号 工商网监
全国免费热线:
微信公众平台

微信公众平台

公众号广告

公众号广告